強直性脊柱炎概述
摘自《類風濕關節炎與強直性脊柱炎》——周祖山 李擁 編著
(2003年8月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出版)
強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簡稱強脊炎,是一種以骶、髂、腰椎、胸椎、頸椎呈隱漸發病,導致脊柱強直或駝背固定的疾病。早期,一般從骶髂關節炎癥開始發病。其主要病理改變是關節和關節周圍組織、韌帶、椎間盤的鈣化,最終發生骨性強直。因其對致敏綿羊血球凝集試驗(RF)呈陰性反應,又稱血清陰性關節炎。過去曾將本病稱為 Marie-Strumpell病、Von Bechterew病、變形性脊柱炎、關節強硬性脊柱炎、萎縮性脊柱炎、骨化性骨盆部脊柱炎、青春期脊柱炎、類風濕性脊柱炎、類風濕中心型等。近二十年來對本病的認識逐漸明確,認為它與類風濕關節炎在性別、年齡分布、病理、臨床表現等方面均不相同,所以將其列為單獨一類疾病。
本病在不同地區不同種族的發病率由于調查時期及所用標準不同有很大差異。1949年West估計本病在一般人群中的發病率為0.5 ,男女比例為10:1;1964年Lawrence估計男性發病率為4‰,女性為0.5‰。Linden調查2957人按自訂標準患病率為1 ,而紐約標準則為2 。國內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1977年調查36097人,患病率為0.6 ,廣東汕大醫學院1987年調查10647人患病率為1.97 ;通過與國際抗風濕病聯盟合作調查,1995年確定我國AS的發病率為0.3%。
AS的發病與HLA-B27密切相關。北美印第安人HLA-B27 陽性率甚高,為17~50%,AS發病率則高達27~63‰;日本人和非洲黑人HLA-B27 陽性率<1%,AS發病率則只分別為0.1 及2 ;美國白人與黑人AS 發病率之比為9.4:1。這些數據說明AS 發病有種族遺傳性。
強直性脊柱炎診斷標準
目前常用的為美國風濕病學會1966年提出的紐約診斷標準:
1.臨床標準:
1)腰椎在前屈、側彎和后仰三個方向皆受限。
2)腰椎或腰背部有疼痛或疼痛病史3個月以上。
3)胸廓擴張受限,取第4肋間隙水平測量,擴張≦2.5cm。
2.結合骶髂關節炎X線改變分級可診斷如下:
(1)確診強直性脊柱炎為:①Ⅲ~Ⅳ級雙側骶髂關節炎,同時至少具備上述臨床標準中之一項者;②Ⅲ~Ⅳ級單側骶髂關節炎,或Ⅱ級雙側骶髂關節炎,并具備臨床標準第1項或具備臨床標準第2和第3兩項者。
(2)可疑強直性脊柱炎為:Ⅲ~Ⅳ級雙側骶髂關節炎而不具備臨床標準。